王震:醫養結合,該分的分,該“合”的合
現今在推動醫養結合政策的鼓勵下,醫療機構辦養老、養老機構辦醫療紛紛涌現。但是,一個機構同時提供兩種服務也有問題,權責劃不明、費用分不清,浪費醫保基金就是一例。
針對這類問題,中心副主任王震老師的短評提醒大家,所謂“醫養結合”無非是想要老人就醫方便,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才是其本義。對上述機構性“結合”的把握應始終注意這一點。
醫養結合的本義是老年群體的醫療服務可及性問題,不管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還是能夠自理的老人,不管是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還是居家養老的老人,都能夠方便及時地獲得自己所需的醫療服務,其核心是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的連續性。
但是在現實操作中,更多表現為養老機構舉辦醫療機構或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,或者二者之間的某種聯合。這固然是醫養結合的一種表現形式,但卻不是醫養結合的本義。如果不能從本質上解決醫療服務對老年人的可及性問題,這種機構之間的“結合”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。
問題之一即是一些醫療機構借舉辦養老機構之名,模糊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之間的界限,套取醫保資金。筆者所在課題組下去調研,發現一些醫療機構舉辦的養老床位“一床難求”,需求爆滿,一些醫院利用能夠獲得醫保定點的“優勢”,劃出一個病區作為養老床位,普遍受到“歡迎”。而之所以受到“歡迎”,一個當然是醫院可以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;但更主要的則是這些養老護理床位能夠利用醫院的“醫保”定點將一些養老服務的費用、長期護理的費用納入到醫保報銷范圍,利用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之間的“模糊性”,使用醫保資金為養老服務付費,無形中帶來醫保資金的大量浪費。
實際上,這一問題并不新鮮,一些醫院的所謂“壓床”即是這一問題的體現:有些患者已經過了治療期,但為了繼續獲得醫保的支付,仍然住在醫院里。在醫養結合政策出來后,一些醫療機構打著醫養結合的幌子,實際上與之前的“壓床”是換湯不換藥。
從這個角度來理解,要真正實現“醫養結合”,一個前提是要做好“醫養分開”:“醫養結合” 結合的是服務,要求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之間的連續性,老年人在養老時能夠便捷地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; “醫養分開”分開的是支付,特別是在第三方付費的情況下,對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支付要區分清楚。